玫瑰余香

Charity home

一个乡村教师的助学之路(79期)
发布时间:2023-11-06


张萃勇

 

   我书橱里珍藏着三件镇橱之宝:一是《华西都市报》颁发的“阳光使者”荣誉证书;二是遂宁市“助人为乐模范”奖牌;三是四川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奖杯。我常常想,我这个土得掉渣的垭口大””,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得到上级的如此肯定、鼓励和鞭策,我的人生也算值了。


   长镜头对准26前那个火热的夏天。1996年6月,我在射洪市明星镇天马山村小学教书。一天,我翻开学生报名册:张华欠105.12元、夏金华欠87.02元、郭小琼欠76.15元、李秋霞欠48.95……看着看着,我禁不住悲泪长流。


   五年级38个学生,有21个历欠学杂费累计1018.13元。学生一期的各种费用30元左右,个别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欠学费,日积月紧,欠账像滚雪球一样,触目惊心啊!


   学校规定:各年级收费标准全乡统一,统统上缴中心小学。会计算盘一响,各班应缴的费用大会公布。班主任的工资统一到中心小出纳手中抵扣学费,直到够为止。乡村教师要领工资,除了到学生家去催收学杂费,别无他法。


   我是公办教师,月薪189元。由于班上欠费的孩子家里实在太穷,嘴巴说起了血泡也是白说。我已3月未领到工资,我愧对妻子,愧对一双嗷嗷嗷待哺的儿女。


   一天热浪炙人,学校主任教员郭平带着我和郑泽宪老师到学生家催收学费。看到那些一贫如洗的家和家长无助眼神,我们一言不发。忙碌一天,分文未收到,反而催出一捧辛酸泪。拿不出钱回家,我头也抬不起。知书识理的妻子没有过多地埋怨我,在我焦头烂额、哀声叹气时,还不停安慰我:“老张,学生娃没钱缴学费,千万别逼他们,如果逼凶了,辍学了怎么办?学生留不住,完不成普九任务,耽误了孩子的前途,那更不好啊!"妻子的话,勾起了我自己的一段痛苦回忆。我5岁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我们7兄妹抚养成人。2个姐姐和4个哥哥,由于无钱缴纳学杂费,大多数小学未毕业就早早地磨骨头养肠子,苦不堪言

大树底下好乘凉。饱经风的妈妈和渴望读书的哥姐们,深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鼓励我多读书,哪怕砸钢卖铁也要供我读下去。1975年夏天,我两年制初中毕业,没能被推荐读高中,但也是家中最有学问的人了。


   1977年冬季国家恢复高考,1978年我居然凭着初中文凭报考中专,竟被师范学校录取,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知识改变了命运。


   妻子在沱牌公司上班,我在离家25华里的山坳里死守冷坛破庙。放学后,村小只有我一人,孑然一身。学校没有通电,为了打发难熬的漫漫长夜,我伏在煤油灯下拼命读书,拼命爬格子把乡村教师的辛酸和无奈,把下乡催收学费的经过逼真地记录下来,“……羞愧啊!本应该站在神圣的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却沦为没精打采、挨村化缘般的讨债人。多么尴尬!多么难堪!……”文章写成后,我从牙缝里省钱购买稿笺纸,一遍又一遍修改清誊,花2角钱邮资,向《四川日报》投稿……


   8月9日,《四川日报》副刊以约三分之一的版面,全文刊登了我的“泪痕”之作《乡村教师“讨债”记-乡村教师手记》。万万想不到,文章见报的第三天,我就收到一位叫张力的重庆大学80岁退休职工寄来的1000元钱和一封亲笔信。信中说:“张老师,我在医院病床上读到你发表在川报上的文章,禁不住老泪纵横、几次泣不成声……没有幼苗,栋梁之材从何而来?贫瘠的土地需要文化养料来滋润,愚昧的黑幔需要智慧的利刃来割 断,财富的宝藏需要知识的金钥匙来打开……’这钱,为你班上那些不能按时缴清学费的孩子代缴吧,这是一位八旬老人的一点心愿……穷孩千万不能失学啊!"

信未读完我泪已婆娑……


   手捧这1000元沉甸甸的爱心巨款,我翻山越岭来到中心小学,笃、笃敲响了校长曾广友的门,将钱和信慎重交到校长手中,饱含热泪,掷地有声地说:曾校长!山里孩子决不能因无钱缴费而失学啊!这钱,这信,我转交你吧……


   不久,射洪市明星镇小学希望工程——明星镇助学基会宣告成立!在重庆八旬老人慷慨捐资助学精神感召下,全校108名教师个个掏腰包:2001005030……助学基金显示为30818.99元。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又被我捕捉到了,10天后,我的通讯《明星小学希望工程温暖山里娃》在《四川日报》和《遂宁日报》上发表。一石激起千重浪。明星镇党政干部、集镇商贩及爱心群众都纷纷涌向学校向希望工程捐款献爱心。从那年起,明星小学每期从基金中拿出30004000元,专门资助各村的寒门学子,保证孩子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有了《四川日报》鼓舞和鞭策,我像着了魔一般,一天不帮助寒门学子圆读书梦,心里就火烧火燎般难受。一年又一年,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募资助学,凭己之力,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寒门学子圆读书梦、健康梦、安居梦,保证了"一个都不少


   在爱心助学活动中,我先后认识了《四川日报》和《华西都市报》记者李传君、徐洁莹、余勇、江仁洪、肖笛、张菲菲、刘皓洋等爱心兄弟姐妹,他们为圆我爱心梦助了一臂之力。

截止20228月底,我已通过各种渠道募集爱心款251万余元,帮助近200名寒门学子圆了读书梦(在档案可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07--2022年,我连续16年,专车护送身边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到成都领取利群阳光助学金。已有60多名阳光学子领到各5000元的励志助学金。正因为我坚持不懈实事求是地向助学单位推荐家庭贫寒的学生圆大学梦,华西都市报社将我评为阳光使者


   天道酬勤更酬善。由于长期坚持以文济困、智慧助学,我先后被遂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评为助人为乐模范”;被华西都市报社、四川省蓝光集团评为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一名扎根乡村小学40年的退休教师。如今我虽已退休,但爱却永远在我心里。


Copyright © 2023 射洪慈善总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88888888号-1